孤独与独处的意义

作者:csadmin 时间:2018-11-08 点击数:

孤独和独处是不同的人生体验,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意义。

孤独感通常由一些生活事件引起——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与他人的离别、关系紧张或沟通不良等。孤独感并非我们主动选择去感受的一种体验,它通常都是突然袭击我们的心灵。尽管如此,我们能够选择的,是我们对待孤独感的态度以及如何去处理孤独感。纪伯伦曾说过: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人生经验中非常有价值的部分,我们不应该将孤独看作病态的体验和不惜一切去避免的痛苦。如果我们知道孤独是我们人生各个阶段不可避免的部分,我们就不会那么恐惧它了。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孤独,一旦不再像恐惧洪水猛兽一般害怕孤独,我们就不会对孤独的时期感到焦虑。

与孤独感不同,独处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生活状态。Buchholz认为独处是一种发展需求,独处所产生的积极经验对每一个阶段的个体发展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个体,独处可以帮助个体修复感情,自我反省。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的独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独处时,我们与自己相处,去探索自我,唤醒新的自我。如果我们不花时间和自己相处,让各种活动和项目占据生活,就可能有丧失中心感、失去内心平衡的风险。独处给予我们检验生活和深思的机会。它让我们有时间去思索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我是否曾经不了解自己?”“我是否聆听过自己的心声?”“我是否曾被忙碌的生活打扰和过度兴奋?我们可以在独处的时候,探索自我内心,更新对自我的观念,选择让自我内心的力量来指引人生的道路,而非受到环境和他人期望的左右。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独处的时刻,我们参加活动和建立关系就是出于身心的自由,而不是出于恐惧才投入各种活动和关系之中。寂静和独处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我、获取中心感和形成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时那样一成不变,每天都在变化,每天和你上课的人不一样,不一定每顿饭都有人结伴而行,不一定每一次自习有人一起同去同归,不一定每一次想要出去玩都能找到一起的玩伴。有时候在独自忙碌了一天之后,孤独感会突然来袭,躲闪不及,有时候即使和一群人在一起,心灵却像是一块脱离大陆的孤岛。面对孤独时,我们总会感到空落落的,不踏实,有一种不安与恐惧。

我们的确有理由害怕孤独,因为有证据表明,孤独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感到孤独的人可能感到抑郁,有研究表明孤独感还和心脏病、寿命缩短以及其他疾病有关系。为了对抗孤独感,我们可能会让自己被人群包围,或者寻求一些社会支持。

对那些害怕孤独的人而言,安静总是令人心神不宁,因为它会逼迫我们去深思,去碰触我们心灵的深处。我们会试图逃避这种面对自我的时刻,我们会让自己显得更特别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沉思。我们规划了每分每秒,让生活过分忙碌,这样,我们就没有可能去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到底过得怎么样。我们把自己包围在人群中,并且沉迷于各种社会职责,以避免感受到孤单。我们强迫自己吃东西,假装这样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帮助我们对抗寂寞。我们沉迷于电脑、电子游戏和电视中。我们前往那些活动中心,试图在人群中迷失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避免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面对的时刻。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娱乐和逃避手段,这些让我们很难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矛盾的是,深处在这拥挤不堪的城市和花样众多的活动中,我们依然常常感到孤独。究其原因,正是我们自己疏远了自己。如果我们想重新找回自我,就必须先弄清楚自己用来逃避孤独的方式。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朋友关系,是否曾经利用他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我们可以反思一下那些占据生活的各种活动是否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满足,又或者只是让我们更加空虚和难以沟通。对于某些人来说,和朋友在一起或许比独自一人更加孤独。为了真正地对抗孤独,我们更加需要时间来独处,深化对自我的认识。




版权所有 ©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