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粤”调研队:再游大芬油画村 飞跃世界油画展

作者:披星戴“粤”调研队 钟桢 时间:2021-02-05 点击数:

因对前一日的参观意犹未尽,1月21日,披星戴“粤”调研小队再次来到了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油画村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

小队一行首先来到了一家名为“1+1=3”的有意思的店铺,据店主人黄凤荣老师介绍,“1+1=3”名字来自于自己早期提出的跨界艺术概念。在对黄凤荣老师的专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大芬油画村原本是大布吉镇的一个自然村,辖区面积 0.77平方公里,原住居民仅300余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直到1989年,一位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大芬村,借助当时低廉的房租和人工成本进行油画临摹和复制、收购与销售,由此将这种特殊的文化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大芬村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画工、画师和画商纷纷云集至此,进行大批量的油画制作与销售,大芬村的油画产业逐渐形成了它最初的雏形。此外,当地政府在发展中始终坚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不断致力于推广大芬村油画以及其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也是促成今天大芬油画村繁重发展的一大利器。

说到黄凤荣老师,一直游历于中国艺术前沿,对于绘画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凭借匠人那种坚持不懈的艺术精神,通过对美术新形式的思考,黄老师推出了绘画与表演跨界融合的全新艺术形式,带来了新艺术主义兴起,并经过不断的尝试,于2010年在央视节目《我要上春晚》一举成名,自此揭开了中国演画的帷幕。同时,也是黄老师开创了中国绘画表演艺术的先河,为绘画与表演艺术赋予新的灵魂,以创新艺术的形式传递快乐,创造艺术的无限价值与魅力。多年来黄凤荣老师的身影遍布全国各大卫视,作品被国内外明星大腕收藏,是中国表演画派的创始人。

告别黄老师,后来小队行一行人在大芬村街上随处走访,了解到现今已有上千名画者来大芬油画村进行谋生,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芬油画村已成为国家认可的“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和规模化的油画生产和出口基地,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就可能在这里得到赏识和青睐,从此找到进入市场和走出国门的机会。

在大芬美术馆,馆内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谈到,大芬村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油画作品产出,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作品能够在大芬美术馆进行一年一次的展览;自2017年以来,美术馆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60多个国家的几千幅画作,经筛选后只有几十幅能够展出,可谓是竞争激烈。关于黄凤荣老师的作品获奖情况,工作人员也详细向成员们作了介绍:2014年12月14日,作品《谁最美》受邀参加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中法50周年艺术展;2015年3月8日,为国际巨星苏菲玛索演画,节目在法国电视台第一台播出;2016年6月,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受邀参加法国凡尔赛展览;2018年9月初受邀为到访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七个国家元首现场创作金粉画像......

如今的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据统计,2005年前后,欧美市场70%的油画来自中国,而其中的80%则来自大芬,到 2017年大芬油画村已实现全年总产值41.5亿元人民币,其中内销和外销各占50%。在大芬村遇到当地老街坊交谈,队员从中了解到,大芬油画村发展时间不算长,原来这里的人流量很少,而且设施和建筑都不是很完善,自1989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才由原来的小画村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油画展览馆,而且现在周边配套还在持续翻新和建设中,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调研,小队队员们看到了大芬油画村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砥砺前行、勇往直前的身影,见证了一个美丽乡村的巨大变化。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尽快总结大芬油画村发展的经验并将其融入到今后的实践中,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争当新时代青年模范。


版权所有 ©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